|
獨角鯨 北極獨角鯨
獨角鯨北極破冰遷徙 首度曝光 轉貼自:中時電子報2月9日北極圈稀奇動物「獨角鯨」,會在春天冰層融化時,成群遷徙覓食。「英國廣播公司」(BBC)最近拍攝節目時,捕捉到這種珍貴畫面,讓世人更加了解獨角鯨。專家表示,地球暖化,北極圈生態丕變,對獨角鯨存活影響之大,只怕更甚於對北極熊。
北極獨角鯨
BBC拍攝《自然大事件》(Nature’s Great Events)節目時,由空中拍攝到成群的獨角鯨,由冰層的窄窄間隙尋路而過,進行危險的春季遷徙,牠們自格陵蘭島西岸首途向北,去尋找食物。 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七日報導,科學界從事的新研究也指出,北極圈氣候發生變化,獨角鯨的適應力恐怕比北極熊還差;若沒有冰層遮蔽,獨角鯨要對付掠食者以及其他鯨類的競爭,便更為能無力。
北極獨角鯨
美國西雅圖「華盛頓大學」極圈生物學家賴德表示,獨角鯨生存的地點十分偏遠,所以要進行研究很困難,科學界仍不清楚牠們是如何勉力找到冰層中的破孔;北極冰層每一年裂開的方式都不盡相同,但獨角鯨卻能算準遷徙的時機。 獨角鯨組成團隊,成為向北遷徙的先鋒;隨著春季溫度漸漸上升,和風開始吹裂遼闊的海上冰層,獨角鯨便到達牠們夏日的覓食場地,即加拿大努勒維特省蘭開斯特海峽(Lancaster Sound)的海灣與峽灣。
北極獨角鯨
目前有數千頭獨角鯨正踏上年度之旅,沿著海冰的窄窄渠道而行,牠們以廿隻或卅隻為團隊,隊形完美,偶爾浮上表面呼吸空氣。偶爾渠道凍住,獨角鯨群只好更往前游,找尋開孔處,不然就會溺死。
獨角鯨突出的尖刺,其實不是頭上的角,而是嘴中太長的門牙,每根長牙可賣到數千英鎊,據說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便花了一大筆錢,買得一根,作為權杖。
小資料:獨角鯨
獨角鯨是海洋深處最為罕見的一種鯨,生活在加拿大與俄羅斯之間的冰極水域,在挪威和格陵蘭島海域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,但是超過北緯70度它們幾乎就絕跡了。
獨角鯨屬于有齒鯨。一般雄性獨角鯨在下頜長有兩個牙齒,一個牙齒從口中伸出,逆時針方向卷曲,中間是空的,因此人類稱它為“獨角”。
一般情況下,獨角鯨體長4米到4.5米,體重1.5到1.8噸。雌性的獨角鯨比雄性的獨角鯨略小,只有3.5米長,1噸重。獨角鯨剛剛出生時不到2米長,0.8噸重,身體呈圓柱形並且沒有背鰭,嘴部很小。獨角鯨最多可以活到50歲的“高齡”,其胃部為白色,兩側淺灰,其他部位為深灰色,而獨角鯨的寶寶都是棕色的。
它們的敵人包括殺人鯨、鯊魚、北極熊、海象和人類,而人類是它們最大的敵人。
一般人看到北極圈的獨角鯨,大概都以為是見鬼了,但這種有角的鯨豚類動物,卻不像陸地的獨角馬只是神話;獨角鯨在格陵蘭、俄羅斯及加拿大的北極圈海域生活著,大概有數十萬頭,目前還不是瀕絕物種。
獨角鯨體型像大型海豚,可以長到大約5.5公尺,牠們的角事實上是長太長的門牙,由雄鯨的左顎長出來,幾乎可以跟鯨身一樣長,超過3公尺很稀鬆平常。但是,雌獨角鯨長角或者一頭鯨長雙角,都是很罕見的。
歐洲人16世紀從事航海冒險,回國後表示有這種長角的鯨,獨角鯨於是脫離神話,進入科學研究的世界。
但是,這種鯨長這麼長的門牙,其用途到底是什麼,卻仍是謎團。有人認為是用來刺穿冰層,找地方呼吸,不然便是用來刺殺獵物。
事實上,獨角鯨雖然以鱈魚為主食,偶爾會吃海豹,但似乎不用牠們的長牙來殺戮。目前已知公獨角鯨真會「鬥角」,像一對劍客般戰鬥。這點衍生出一種理論,即與雄孔雀的長尾、公狒狒的花臀一樣,雄獨角鯨的長門牙不過是性能力優越的表徵,憑以宰制對手,而吸引配偶。另一種說法是那種長長門牙裡頭有敏感的探水壓系統,甚至可以用來感受海水化學成分的細微變化。獨角鯨的角表面有細細的管子延伸出來,與整個神經系統直接相通。
|
腳臭的原因
大部分有腳臭困擾的人往往都伴隨著腳汗的症狀,由於天生汗腺過度分泌,在天氣熱或走路運動時,腳部常易潮溼,經細菌分解就會有異味產生。如果長時間穿著襪子和密不通風的鞋子,更提供細菌、黴菌生長和繁殖的環境,可能引發香港腳或其他足部疾病,也會使足部的味道益發嚴重。
人體汗腺的分佈以腳底最多,甚至比身體其他部位多出2~4倍,因此,腳底是很容易流汗的,如果汗液悶在不透氣的鞋內,不但腳容易發臭,連鞋子襪子都會臭,腳臭發生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3種:
1.生理因素:
最常見的就是青少年時期因為新陳代謝相當旺盛,運動量又很大,腳底自然出汗就多。許多正值求學階段的中學生,老是穿同一雙球鞋跑步、打籃球,往往沒有注意到,鞋子和腳在長期汗水以及不透氣的狀況下,細菌越滋生越多,腳臭味也愈來愈嚴重。
2.外在因素:
不透氣、不通風或積滿汗液和污垢的鞋子,在黴菌或細菌的發酵作用之後,就會發出難聞的臭味道。像是市場上有許多便宜的鞋子,材質大多是塑膠合成皮,因為塑膠合成的材質容易使腳部溫度升高,在夏天悶熱高溫下很難完全透氣,腳汗完全悶在鞋子裡面,脫鞋後才會引起尷尬的腳臭味,如果不多加注意,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濕疹或皮膚炎。
3.病理因素:
香港腳、灰指甲或是腳底出現一點一點小凹洞的足蹠蠹蝕症,當細菌分解汗水混合著黴菌,就會發出難聞的臭味。因為皮膚問題造成的腳臭像香港腳,通常還會伴隨著腳部脫皮、腳底摸起來粗粗硬硬的,顏色黃黃的,千萬別誤以為是角質層厚,而錯過治療時機。

